English

新型男性避孕及治疗药物有望问世

2001-03-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人类有望设计出新型男性避孕及治疗药物。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在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张永莲研究员主持的“在雄性大鼠生殖系统中发现的一个抗菌肽基因”课题论文配发的评论中披露了这一信息。

研究显示,雄性生殖系统的附睾是调节雄性生育的一个重要“开关”,一头连接睾丸,一头通向输精管,精子细胞就在这根盘曲而细长的管道中趋向成熟。附睾每一段落上细胞的不同基因表达就好比是一把把“钥匙”,一旦关闭或开启,就将阻断或激活精子的成熟。研究人员通过3年时间的探索,终于在雄性大鼠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发现了一个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名叫“Bin1b”的基因,并获得了它的全长cDNA克隆。经一系列培养和观察,这种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基因,在人类和黑猩猩身上也已经发现。

健康男性具有长达50年的生育时间,每天会产生1亿个精子,而女性生育期只有40年时间,每月仅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因此从优生优育来说,避孕不单单是女性的事,男性显得尤为重要。Bin1b基因的特性有助于治疗男性附睾炎及其不育症,而且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在附睾中构筑一道天然屏障,使精子停止成熟。这样,一种新型的男性避孕药及治疗药物就有望问世。

(《健康报》2001.3.7)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